当地时间9月5日,在联合国第78届大会的开幕式上,新当选的大会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在万众瞩目中接棒上任。他在当选后的讲话中表示,“在我们努力实现,或者至少为实现和平、繁荣、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而巩固基础的过程中,我将寻求改进现有方法,并采用可能带来解决方案的新方法。”
弗朗西斯的表态显然异常谨慎。而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的讲话则更加直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促进和平和人权进步,拯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威胁……”。
本届联合国大会在悲观的气氛里拉开序幕。就在2个月前,联合国发布报告称,在专家评估的约140个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中,只有15%有望在最近10年内实现。其中近一半的目标偏离轨道,30%的目标根本没有任何进展,甚至出现倒退。8月12日,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席拉切扎拉·斯托耶娃接受采访表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多数目标没有按计划推进,“统计数据令人沮丧。截至目前,只有12%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按计划推进,其他目标或停滞不前,或发生了倒退”。
2015年,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在各方的高度期待中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各国采取行动,为今后15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如今8年过去了,为什么大部分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无法按计划推进?
首先,全球战争冲突仍然不断。据联合国统计,到2023年5月,战争、冲突行为已导致 1.1亿人流离失所,并产生3500万难民,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字。其次,气候危机持续加剧。根据欧盟委员会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地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气候崩溃已经开始”。冲突和气候灾难加剧了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刚刚脱贫的最不发达国家由于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汇率贬值和外债飙升等因素,脱贫后再次迅速返贫。此外,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这些都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不可否认,自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至今,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进程中一直处于相对被动角色。它们往往被当作“被治理”的对象,沦为治理失败或无效的主要受害者。值得注意的是,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发表约翰内斯堡宣言专门针对可持续发展做了表述,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相当关切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而发达国家也没能兑现此前的承诺。而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的金砖国家峰会实现新一轮历史性扩员,由最初的5个国家增加为11个国家,有望为塑造全球治理新范式创造新的机遇。金砖国家强调包容性多边主义、重视和平、发展与增长,重视可持续发展和深化人文交流的治理思路,超越了冷战遗留下来的霸权治理和强权思维,创立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新范式。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仍有部分国家热衷“脱钩断链”、拉“实体清单”、搞经济胁迫、挥制裁大棒,扰乱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严重破坏国际秩序,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国际危机组织8月28日报告显示,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将经济制裁作为外交手段。《美国财政部2021年制裁审查报告》提到,截至2021年10月,仅美国财政部实施的制裁就已累计达到9421次,而在2000年,制裁为912次。在美国总统拜登就职第二年,他宣布进行制裁的新机构和个人数量达到2500,是特朗普执政期间年度制裁峰值的两倍,是奥巴马执政时期年度制裁峰值的十倍。
9月18-19日,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审查《2030年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并对2030年目标年之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采取的变革性加速行动提供高级别政治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在这样一个决定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应团结合作,积极构建更加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形成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联合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神圣职责,应大力倡导团结合作,在政治上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应坚持将发展议题置于优先位置,聚焦发展中国家迫切需求;应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多边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期待此次会议能聚焦重点,凝聚共识,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使世界重新聚焦发展问题,为人类未来发展带来希望和曙光。
(肖茜,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李岩】
中新社杭州9月16日电 (朱贺)“我从事传统糕点行业,借由直播带货平台,产品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也为各地消费者所知。”15日举行的一场论坛间隙,在杭州创业两年的台湾青年张右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笑言自己“搭上了时代快车”。
当天,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开幕会暨主论坛。多位台湾青年围绕“同心合力迎亚运,携手共绘新蓝图”主题,分享大陆打拼收获。
张右昇是巧妈(杭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其推出的台式糕点备受线上线下消费者喜爱,从初创时仅四人的团队,发展到今天超四十人的规模,也见证了杭州这座“电商之都”的飞速发展。中秋节临近,张右昇为赶订单忙得不亦乐乎。生意越发红火,事业蒸蒸日上,他期待让更多人品尝到健康又美味的传统台式味道。
在福建投身体育事业已有十余年,来自台湾台南的跆拳道选手李东宪,在追梦、筑梦的过程中体会到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暖心温度。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让李东宪感觉离“圆梦”更进一步。他期待继续以体育为纽带促进两岸青年交流,也鼓励更多台湾青年走进大陆、了解大陆。
勇敢“登陆”并找到广阔舞台的,还有台湾青年许志宏。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多年,2018年来到大陆深耕科研,浙江是其与家人“登陆”的第一站。
作为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许志宏与团队有关表观遗传研究的科研成果近期发表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中,获学界重视。观察到近年大陆基础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加之有一群努力、勤奋的青年学者,许志宏庆幸与志同道合的大陆伙伴一同攻关科研难题。他说,这正是两岸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的真实映照。
刚刚过去的9月10日是大陆教师节,许志宏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手在浙江嘉兴传递火炬,他为参与亚运感到荣幸,更希望“这束‘薪火’照亮更多台湾青年”。
“收获感满满,让我在大陆打拼的信心也更加坚定。”台湾青年林俋廷在浙江湖州从事食品贸易工作,今年大陆经济逐步复苏,令他感受到贸易往来的活力,“拓展客户的渠道和机会越来越多”。在这里,他还遇到了来自东北的太太,两人不久将迎接新生命降生。
浙江传媒学院台生纪佳苇明年将迎毕业,这位21岁的台北女孩希望继续在大陆深造。在23日启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纪佳苇还将作为志愿者为田径等赛事提供服务。她期待借由这场体育盛事,向世界展示台湾青年的活力与风采。(完) 【编辑:李岩】